就在十几年前,局部晚期直肠癌对外科医生来说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大肿瘤,其中一半左右是直肠癌,由于直肠癌局部浸润及远隔转移的发生率均较高,因此,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外科医生。一般来说局部晚期直肠癌是指肿瘤局部已穿透直肠壁,累及了直肠系膜或周围组织并伴有周围淋巴结转移的病例。”在滕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大医一院)肛肠科刘革主任看来,随着结直肠肿瘤规范化治疗的广泛普及,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手术前新辅助治疗已经越来越被大家所接受,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局部晚期直肠癌的治疗效果。
70岁的郭大娘半年前大便习惯出现改变,不仅每天排便次数增多,而且伴随有排便困难。到大医一院肛肠外科就诊通过肛门指诊及结肠镜检查,发现距肛门口5厘米可以触及一肿瘤下缘。由于肿瘤环腔一周生长,结肠镜已无法通过。郭大娘立即入院接受进一步检查,检查结果显示,直肠下段肿瘤已经穿过肠壁累及到直肠周围组织并伴有周围淋巴结肿大,确诊为典型的局部晚期直肠癌。“由于患者的肿瘤位置靠近肛门,以往对于这样的病情,都是直接手术切除肛门,再根据术后病理情况考虑是否需要进行术后放化疗。但这样治疗的弊端一是要切除肛门,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二是有肿瘤切除可能不彻底术后复发率较高的风险。”经过多学科会诊,最终刘革主任决定为郭大娘实施新辅助治疗。刘革主任介绍,对于结直肠肿瘤,传统的治疗模式是“见瘤先切,切了再定后续治疗。”近年来,大量临床实践证明,术前新辅助治疗,可明显改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生存率,同时可以提高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保肛率,显著降低局部复发率,已作为直肠癌的规范化治疗指南被广泛接受。”
根据郭大娘的病情,刘革主任同放疗科医生一起为其制定了局部放疗20次、同时口服化疗药增敏的治疗方案。放化疗结束后,郭大娘排便困难及粘液血便的情况明显改善,CT检查提示肿瘤较前明显缩小,局部肿大淋巴结也消失。两个月后,刘革主任带领团队为郭大娘实施了腹腔镜下直肠下段肿瘤根治性切除、乙状结肠直肠远端超低位吻合手术,为郭大娘保住了肛门。术后郭大娘反应良好,10天后顺利出院,目前随诊恢复良好。
刘革主任表示,新辅助治疗对于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的有效率可达60%~80%。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也可提高到60%以上。因此,规范化治疗是直肠肿瘤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的关键所在。
网页链接:http://szb.dlxww.com/dlwb/html/2016-08/22/content_1295771.htm?div=-1